第26章

徐福东渡

第26章

赵王迁轻信了谣言,派人到前线去替代李牧,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拒不交出兵权。赵王迁更加忌惮,竟暗地里派人逮捕了李牧,并将他处死,同时还派人偷偷地杀掉了司马尚。李牧、司马尚一死,无疑是为秦军灭亡赵国扫清了道路。接着便长驱直入,如入无人之境,攻城掠地,痛击赵军。赵军溃败,邯郸很快便落入秦军之手,赵王迁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投降。

但是,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了代郡,自立为王,后来,也被秦军擒获。

赵国投降了,魏国景湣王得知这一消息,迫于秦国强大的威力,主动向秦国割地献城表示求和。此时,秦王嬴政正调集兵力准备向楚国发动攻击,不想分散精力攻魏。于是,就将计就计,接受了魏国的献地,并用结盟和好,麻痹魏王,造成魏军松懈,国防涣散。公元前225年,秦王政二十二年,就在秦国主力攻楚的当口,秦王赢政又派出了年轻有为的将领王贲,火速围攻魏都大梁,魏军紧闭城门,坚守不出。

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,异常坚固,秦军屡攻不下。最后,王贲想出了一条妙计,让秦军士卒挖掘渠道,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,灌注大梁。三个月后,大梁的城墙壁垒全部被水浸坍,魏王假只好投降,魏国也灭亡了。

秦王嬴政雄心勃勃,让得胜之师,稍做休整,便挥师南下,派王翦、蒙武去攻打楚国。

楚国疆域辽阔,山林茂密,物产丰富,拥有甲士百万。但是,楚国的内政却一直萎靡不振。

贵族们总是勾心斗角,争权夺利。这种情况并且越演越烈,直到公元前228年,楚幽王死后,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终于爆发,楚幽王的同母弟弟楚犹继位,为哀王。但仅两个月,便被异母之兄负刍的侍卫给杀掉了。负刍成为楚王,楚王室更成了一盘散沙,分崩离析,四分五裂。就在楚国发生内乱的时候,公元前226年,秦王嬴政又不失时机地从北方伐燕的前线,抽调王翦、蒙武两路大军南下攻楚,连续夺得楚国十余座城池。秦国和楚国的决战很快便开始了,秦王嬴政又派年轻的将领李信,率领二十万大军围攻楚军,不料想却被楚军击败。后来,又调集大将王翦、蒙武的六十万大军增援李信。王翦入楚后,并不马上发动攻势,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,采取屯兵练武、坚壁不出的策略,迷惑敌人,争取以逸待劳,寻找机会打击敌人。这样,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,秦军对楚地的情况基本适应,士气高昂,体力充沛,养足了精神。同时,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军队,斗志渐渐松懈,加上粮草不足,人人无心作战,都准备东归。

楚军刚一撤退,王翦就抓住这一时机,下令全军出击。

秦军犹如猛虎下山,一举打败了楚军的主力,挺入内地,杀死了楚军的统率项燕,接着便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寿春,俘虏了楚王负刍。

在灭赵伐魏的过程中,秦国大军早就兵临燕国边境,燕国的国君君王喜,惶惶不可终日,眼看秦国扫平三晋,就要向自己杀来,却无计可施,只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。

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,派人去刺杀秦王。于是,他便广招武士和他们商量如何除掉秦王嬴政。这些武士中,有一个名字叫田光的剑客,虽然武艺超群,但只是年纪太大,不能去行刺秦王。于是,他便向太子丹推荐了一人说:“我有一个好朋友,名字叫荆轲,武艺高强,可以当此大任。荆轲是魏国人,喜怒不形于色,深沉而有谋略,乃神勇之士也!”

太子丹让田光去请荆轲,请他出山帮助自己,田光便找到了荆轲,说明了来意。荆轲深怀亡国之恨,未加思考便爽快地答应了。

这时,徐福也正好在燕国游说燕王联合抗秦,听说此事,便多加阻止说:“这事万万不可,秦王宫戒备森严,五步一岗,十步一哨,况且秦王宫的大门都是用磁石做成的,出入秦王宫的人,身上哪怕有一枚铁纽扣,也会被发现,甭想进入!荆轲此去就等于羊入虎口,白白送死,我们还是另想计策为妙,何必要让荆英雄去做不必要的牺牲呢!”

荆轲虽然和徐福刚刚认识,但他们志趣相投,已经成了最好的朋友。于是,轻轻地一笑说:“徐方士请放心,荆轲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,不成功便成仁,您就等待着秦王毙命的好消息吧!”

众人也都耻笑徐福胆小怕事,乃妇人之仁,剑在弦上,怎么能弓满不发呢?

田光为了证明太子丹和他刺杀秦王的决心,为了激励荆轲,在说服了荆轲刺杀秦王之后,当场就拔剑自刎了。

荆轲去拜见了太子丹,并且把田光的死讯告诉了他,听了田光的悲壮之举,太子丹泪流满面,便在易水河边为他建造了一座坟塚,修建了墓驿。同时,也把荆轲尊为上卿和他同吃同住。

过了一段时间,准备得差不多了,荆轲对太子丹说:“我还需要两件东西,不知太子能否给我?”

太子丹忙问:“壮士需要什么信物?我一定满足!”

荆轲说:“一是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;二是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。有了这两件东西,我才有条件接近秦王,才能一刀把他刺死!”

樊於期原是秦国的大将,只因为当年在吕不韦从赵国接回赵姬、赵政的时候,受华阳夫人的指令,亲率武士拦路截杀,结恨于吕不韦和赵姬、赵政。在赵政执政之后,便畏罪潜逃到了燕国,投奔了太子丹。他的妻子儿女、父母宗族,尽被秦王嬴政所杀。

现在荆轲要樊於期的首级,太子丹非常为难,觉得樊於期是在得罪了秦王之后走投无路,才来投靠燕国的,要是杀了他于心不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