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
天命真人又朝着祖师爷的塑像作了三个揖,叩了九个头,拜了九拜,方才站立起来,走近塑像。
塑像下面的神龛上放着一只红木镶金书匣,书匣内有一卷帛书,乃是李老聃亲手所著的《老子》一书。《老子》一书的上面还有一卷竹简,天命真人双手入匣取出竹简,只见竹简上面写道:“鳞爪未丰乃为虫,困龙焉能在洞中。寻仙求神去借水,展翅过海到东瀛。”又写道:“巿中有福,巿是福。无中生有,有生无。道家修道,道难到,缘自还缘,缘自通。”
再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写的是:“道门洞开,有缘自来,福至东海,善哉善哉!”
天命真人观罢,交于徐巿道:“祖师爷赐你法号,又送给你一份厚礼,你可要谨慎收留,他日定会应验!”
徐巿不解其意,接过书匣,用绸绢包裹好,收下。问天命真人道:“我尚未见祖师爷之面,祖师爷何时又赐名于我?”
天命真人道:“竹简的下面,不是有‘道门洞开,有缘自来,福至东海’等字样吗?其中那福至东海的‘福’字,就是祖师爷为你赐的名讳,快快谢过祖师爷,从今往后你就叫徐福。来!来!来!为师我给你讲一段祖师爷小时候的故事。
祖师爷姓李名聃,因为双耳齐肩人们都叫他李耳。祖师爷的家乡有一座大山名叫:阴阳山。阴阳山很高,遮天蔽日,山北见不到太阳,长年冰天雪地,寸草不生,山南烈日炎炎,庄稼枯焦而死。老百姓受尽了苦难,祖师爷目睹了这一切,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一心想解救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。这一年他学了一身的好武艺,于是,便骑上青牛飞回了家乡,来到了阴阳山前,祖师爷使开法力,挥动神鞭向阴阳山打去,只听得惊天动地“啪”的一声巨响,一鞭子便削去了山顶,那山顶飞呀飞呀,飞到了山东便成了泰山。再一鞭子打去,把山腰打到了河南成了平顶山。因为这一鞭子用力过猛,鞭梢抛断,手中只剩下了一根鞭杆,祖师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,顺手把鞭杆插在了地上,地上的这根鞭杆也就成了现在的铁柱子山。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都很感激祖师爷,于是,便修庙塑像,纪念祖师爷的功德。
有一年,孔子也前来拜访祖师爷,并向祖师爷请教“礼”的学问,祖师爷对他说:“君子得其时则驾,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。一个人的命运是和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,只有顺乎自然规律,才会向好的方向转变。像您倡导仁义,欲恢复周礼,我看只能像笼中鸿鹄那样,空有满腹经纶和远大的抱负,也会无从施展!”
孔子听祖师爷说的有道理,继续问祖师爷道:“当今天下英雄逐鹿,战乱四起,勿以周礼而治天下,何时得安乎?”
祖师爷又道:“当安则安,当乱则乱。天下之事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,此乃历史演变的规律。将来西秦崛起,就会有称王称霸的人出现了。只可惜好景不长,刚刚合了几十年就又分开了!”孔子听得非常入迷,连连点头。天命真人一口气讲了许多道德真君神奇的故事,激发了徐福的好奇心理,使他瞪大了眼睛,忍不住地问:“周朝八百年已尽,那称王称霸的人是否应该出现了呢?”
“现在还不是我等谈论国家大事的时候,走,且随我来,祖师爷当年给我们留下了几卷经书,我们必须把它取走,免得以后皆遭火焚!”
徐福跟随天命真人走入石窟,推开石门,只见书堆如山,琳琅满目。那堆书有:道家的、法家的、儒家的、墨家的、还有农家和阴阳家的,应有尽有。
天命真人从书堆之中挑选出了几卷《道德经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易》等包扎在一起,放在白鹿负的驮篓之内,徐福也择了一卷《伏羲八卦》揣在了怀中。
二人取到经书,返身回到祖师爷老子的塑像前,再次复行大礼,天命真人道:“徒儿,狼烟四起,那称王称霸的人很快就要出现了,他要征服天下,我们只能远离内地,到偏远的海岛上去修身养性,求得正果了!”
徐福道: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既然师父有意退隐,远离红尘,徒儿悉听尊便,哪怕走到天涯海角,小徒安有不相随之理?只不知师父要投往何处去?”
“战火很快就会烧遍九州,我们且须躲避的越远越好。东海岸边天尽头有一座大山,名曰:崂士山,现有我师弟阳子居在那里修炼,我们不妨先去投奔他吧!”
师徒二人商议已定,立即出发,一同骑上白鹿,眨眼间便来到了东海岸边。但只见:黄海湾处巨峰起,水天一色浪如烟。旭日东升天尽头,风景秀丽赛桃源。
师徒二人走上山来,观的是奇花异草,闻的是鸟语凤鸣。刚走到半山腰,突然听得有人作歌曰: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欲以观其妙……”
天命真人辩得此歌乃出自师弟之口,接过来咏道: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矣。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者矣。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。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。意志相和,前后相随……”
徐福听得兴起,也接过师父的歌头朗诵道:“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作焉而不辞……”
作歌那人听得有人相和,慌忙下山,立于灌木丛道旁,见天命真人携一少年走上山来,躬身相迎道:“不知师兄驾临,有失远迎,罪过!罪过!无量寿福!”
来人正是天命真人的师弟阳子居,只见他:道袍缝百衲,纶巾歪一旁。左眼皮上挂一根青草,右鬓角下沾一片黄花,手中还拿着一枚刚刚啃噬了一半的青苹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