芳草路前言和第一回

芳草路

芳草路前言和第一回

这是一篇描写1984年一个普通人家,从农村回到七里,因此改变一家人命运的故事。

文中的主人翁黄钟雷很多次说道:“这要感谢邓小平啊,如果没有邓小平提出的推动拨乱反正,平反冤案,错案。我恐怕要一辈子扎根农村。”

在晓梅的记忆里 :爸爸、妈妈喜欢看电视里的新闻联播。那是1997年,爸、妈看新闻联播时,没有看到邓小平的身影,就问过晓梅很多次,:“怎么没有看到邓小平呢?他忙什么事了呢?还是为国为民太操劳身体不适呢?”直到后来得到邓老去世的消息,爸爸、妈妈难过了好久、好久……

黄钟雷、程秀兰的六个孩子,分别叫春梅、惜梅、爱梅、贺梅、晓梅、贺军。他们回城后,经历了什么?遇到了什么?

写《芳草路》时,一枝梅想过:这个故事的题目叫什么好呢?开始想过《你是别人的一棵树》,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,其实每个人都不只是为了自己活着,无论怎么普通、怎么渺小的人,都是一棵伟岸的树。后来经过再三考虑觉得以巜芳草路》为题。

因为虽然说芳草极其普通,春天一到山村田野随去可见,但是草生命力之顽强!绿草青青代表着希望与生机!……

芳草路

第一回

一九八四年八月初黄家湾,黄钟雷一家平反,从农村回到七里坪。黄钟雷激动不已,碰到熟人就会对他们:“这要感谢邓小平,如果不是邓小平我这一生恐怕是要在农村扎根一辈子。”

黄钟雷被下放农村二十六年,终于盼到了回城的这一天。

这一年黄晓梅十岁,有一天,晓梅吃完早饭,背上书包。来到同学黄海花家做暑假作业。(书包是用母亲的旧衣服改成的)

晓梅做完了四面语文作业,准备做数学作业的时候,就听见二姐惜梅、三姐爱梅在喊自己的名字。:“晓梅,回来到二伯家吃饭。”

晓梅并不觉得饿,就问海花:“现在什么时间啊?”

黄海花问她爸:“爸现在什么时间?”她爸看了看手表回答说:“还不到11点。”

在黄家湾有钟表的只有三户人家。黄家湾是一个大村庄,有六十多户人家。村子的门前有一个大池塘,每年快过年的时候,村里就会用鱼网从这个大池塘捕到许多鱼,然后每家每户都会分到三十斤鱼左右。离这口鱼塘四米的地方有一口大井,井水清澈。村里多半人家取这口井的水洗衣服、做饭……。

池塘岸上有两棵大枫树,每一棵都有两百五十多岁,枝繁叶茂。两棵枫树不仅是鸟儿的天堂,也是晓梅和小朋友的天堂。晓梅喜欢和小朋友钻树洞,捉迷藏。有时候晓梅和小朋友喜欢爬上树,坐在树枝上眺望远方的麦田、小河。有时候喜欢坐在外露在地面的树根上,看鸟儿从这棵树的枝头,飞到那棵树的枝头,听它们歌唱。

晓梅觉得时间还早,做完了两面数学作业。就把作业和文具盒装在书包里,一路小跑,准备回家。

晓梅家和海花两家的关系不错的。晓梅的父亲不会种田地,反而擅长写诗、写门联。村里要是有红白喜事的乡亲就喜欢找黄钟雷写,然后叫海花的爸爸誊写,海花的爸爸写得一手好字。

晓梅跑到村口,看到父亲背着一个帆布包,带着二姐惜梅、三姐爱梅、四姐贺梅、弟弟贺军一起好像要去哪儿赶集似的。

贺军对晓梅说:“晓梅我们在二伯家吃过午饭了,喊你,你又不理。现在我们要去七里坪的家。”(二伯黄钟雷的哥哥,叫黄钟宇)。

父亲对晓梅说:“你没吃饭,你回去跟你娘明天一起去七里。”

晓梅摇了摇头,不乐意明天再去七里。她背着书包和父亲他们一起步行十二里路到七里。

晓梅十岁,贺军八岁,他们跟在父亲和姐姐的身边,一边漫步一边小跑。看一看路边的杂草、小花,再看一看花丛飞舞的小蜜蜂,漂亮的蝴蝶一点儿也不觉得累。

父亲这一天非常开心,他一边走一边跟惜梅、爱梅丶贺梅谈他的过往和未来。

大姐黄春梅在七里姑妈家帮姑妈带姑妈的两个孙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