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 少年岳飞
岳飞,字鹏举,相州汤阴人。世为农。父和,能节食以济饥者。有耕侵其地,割而与之;贳其财者不责尝。飞生时,有大禽若鹄,飞鸣室上,因以为名。未弥月,河决内黄,水暴至,母姚抱飞坐瓮中,冲涛及岸得免,人异之。
少负气节,沈厚寡言,家贫力学,尤好《左氏春秋》《孙吴兵法》。生有神力,未冠,挽弓三百斤,弩八石,学射于周同,尽其术,能左右射。同死,朔望设祭于其冢。父义之,曰:“汝为时用,其殉国死义乎!”(《宋史岳飞传》选录)
黄河故道内黄流传很多有关岳飞的故事。一曲《满江红》“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”激励多少人。我们知道岳飞生在汤阴,长在内黄,汤阴的岳家庄(今程岗村)是他的出生地,内黄的麒麟村有很多他小时候成长的传说。
麒麟村坐落在卫河畔,这儿有纪念和瞻仰岳飞的庙宇,庙内青松翠柏挺拔。村南有周侗墓和淙淙流淌的岳飞沟。
岳飞出身贫寒,后来成为舍家为国的民族英雄,他的一生充满传奇。少年岳飞的故事很多,其中有盘沙学字、立雪听书、志诚拜师、德配神枪、演文习武和枪挑小梁王等。
当时的麒麟村,人口仅有一两百,村边沟渠纵横。太行小子们常听上年纪的老者讲巨蟒、鳖精和水怪的故事,这些故事总是正义战胜邪恶,听得岳飞和太行小子们都沉醉了。
岳飞小时候家里靠母亲给有钱人家做针线活过日子。岳飞很喜欢读书却因为经济拮据上不起学,每天帮母亲到村外拾柴。母亲有空就教他识字读书,笔墨纸砚对岳飞来说太奢望了。
有一天黄昏,牛皋和太行小子们在玩捉迷藏。他们远远看见岳飞背着一捆柴禾回来,就喊他一起玩。岳飞说:“不行,我有急事。”就匆忙回家了,原来想到了一个练字的好方法,他急着回家要告诉母亲。
母亲见岳飞放下柴禾,拿出一个小簸箕,飞快地跑出去,一会儿就回来了,端了满满一簸箕的沙土,上面还有几根细柳条。他把沙土倒在地上弄平,拿柳条在沙土上画着,说:“母亲,母亲。您看,这样写字不是很好吗。”
岳母每天用柳条在沙土上教岳飞写字,岳飞可用心了,后来他的书法遒劲有力和幼时辛勤练字有关。就连我们的文字专家玄鸟菲菲也被岳飞的字惊到了。
岳飞家只有几本旧书,每次岳飞和父亲一起干完活回家,总是隐隐听到柳林后面一所学馆里书声琅琅,太行小子们就在这里读书识字练武。有一次岳飞在外面偷偷听讲,他发现老师讲得特别好,向人打听才知道老师叫周侗,陕西人,年已六十多岁,人很精神,非但书教得好,还教学生骑马射箭等诸般武艺。
他很想来学馆学习,但因为家里穷,交不起学费,只能每天干完活就到学馆外面偷听老师讲课。老师讲课的方法实在不同寻常,最重要的是内容讲解和师徒间的互动问答非常有趣。岳飞更加痴迷于兵法和行军打仗之学,老师讲得绘声绘色,他听而忘倦,流连忘返。
少年岳飞所处的时代是宋徽宗崇宁二年,他从小就听父老乡亲谈论朝廷无道,外患日深和敌人的残暴。这一切都激励他爱国爱民的决心和对敌人的仇恨,读书习武报国就成了他的夙愿。
无奈的是,周侗老师是附近几十里的好几位财主请来教授他们孩子的,周侗的脾气也很古怪,他收的学生必须经过笔试和面试两关,否则就是再有钱再有地位也不行。
岳飞想附读,这些想法受到旁人的讥嘲,说他家境贫寒不自量力,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,这样附学的事就搁浅了。但岳飞跟周侗老师学习的信念更足了,一天不去偷听就会寝食难安。
岳飞发现周侗老师教授学生都是清晨和黄昏,单日习文,双日习武,柳林就是练武场。于是岳飞可以兼顾田间劳动,又不忘偷偷跟周侗老师习文习武。这时的岳飞已经成了学馆名副其实的旁听生。
一段时间后,周侗老师非常赏识岳飞,便收岳飞为徒,让他和自己的孙女周遥、牛皋和太行小子们一起学习。太行小子们也是周侗老师收的徒弟,而岳飞得到了周侗老师的真传。
周侗老师是位高深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仙家,通古今晓未来。因为少年岳飞的勤奋努力,才有了后来岳家军的南征北战,屡建奇功。才有了南宋主和派秦桧等人给岳飞捏造的“莫须有”的罪名,秦桧等人是不折不扣的奸佞臣子。
少年岳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太行小子、青铜宝贝、玄鸟菲菲、蚕绢妞妞、泥咕咕娃娃、棒棒糖子越被岳飞的事迹震撼了。他们庆幸曾经和岳飞一起学习、征战。《少年岳飞》在黄河故道内黄广为流传:
小小少年,稗草一样
小小少年,生在汤阴、长在内黄
心儿激荡,追求远方
心儿善良,乡里乡亲多期望
心儿坚强,冲破藩篱上战场
好兄弟肝胆相照,好兄弟为你疯狂
自古英雄少年郎,英雄少年兴家邦
小小少年,习文弄棒
小小少年,憧憬未来、理想至上
心儿飞翔,无穷力量
心儿执着,稚嫩肩膀敢承当
心儿歌唱,风狂雨骤难阻挡
好儿郎精忠报国,好儿郎离开家乡
自古英雄少年郎,英雄少年兴家邦
英雄少年兴家邦
英雄少年谁阻挡
暴风骤雨里成长
鲲鹏展翅已飞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