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 虬髯客-论证1

剑雨江南

第15章 虬髯客-论证1

隋大业十一年,杨广下旨将杨素抄家。杨素毕竟还是没有听从张仲坚的留书规劝,终致身败名裂,郁郁而终。

杨素之子杨玄感随即率众反叛,拉开了隋末各方势力大混战的序幕。

大业十三年,李渊父子率兵攻入长安,拥立杨广之子杨侑为少帝,遥奉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。大业十四年,杨广在江都被太仆少卿宇文化及所杀,大业年号终结。同年,李渊在长安逼少帝行禅让之礼,自己登基称帝,定国号为唐。

李渊为了巩固新生政权,派李世民西讨薛举、刘武周,东征王世充、窦建德,破萧铣于江陵,淹刘黑闼于洺水,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。一时间群雄束手,李世民威震中原。

又是一个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。入夜时分,一艘画舫在曲江池的水面上静静地随波飘荡,画舫中间搁了一张小几,上面摆着三样精致小菜,一壶酒,两只酒杯。

两名青年坐在小几旁边,一位身着玄色锦袍,面目清秀,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。另一位身着白袍,年龄较轻,但虎背熊腰,目光炯炯,似乎浑身有用不完的精力。

两名身材魁梧的彪形大汉在他们后面挺身而站,气势不凡,一看便知身怀武功。

锦袍青年乃是当今大唐的太子李建成,白袍青年则是他的四弟齐王李元吉。时值仲春,李建成特地约了李元吉到曲江池上游船赏月,饮酒谈心。

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边自斟自饮,一边随意交谈。

李元吉道:“大哥,世民最近的势力发展极快,父皇让他带兵打仗这没说的,但他天策府的兵将据说已经扩张到一万两千人。他要这么多私兵干什么,我看这里面准没好事。”

李建成微微一笑:“世民这些年东征西讨,为大唐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天策府的兵将多数都用于战场,世民对父皇的忠心我看还是靠得住的,四弟不必疑神疑鬼。”

李元吉不大服气:“他对父皇忠心耿耿我信,但他对你这太子到底怀着什么心思,那我可就不敢说了。”

这几年李世民威信日高,李建成虽说早就被李渊立为太子,但他为人和善,不喜战争,只爱读书作画,在群臣及百姓心中的地位反倒不及李世民。

李建成叹了口气:“大唐的江山有一大半都是世民帮父皇打下来的,我这太子没出多少力,实在惭愧之极。他要想做太子,我让给他就是。”

李元吉急道:“世民跟你我向来不和,若是这太子之位让给他做,一旦父皇……还有我们兄弟二人的活路吗?此事万万不可。”

李建成斥道:“父皇春秋鼎盛,一切事务均有他老人家做主,咱们遵照君父之意行事即可。你我多说无益,还是先做好各自的分内之事吧。”

李元吉心有不甘,但在这位向来敬畏的大哥面前也不敢太过放肆,当下黑着脸住口不言。

李建成叹道:“四弟,我何尝不知道你的心意。只是大唐初建,正是需要我们兄弟齐心合力共助父皇稳定朝局之时,我们又如何能只顾与世民勾心斗角?一切还是要以大局为重。”

他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,望着轩窗之外高悬的满月道:“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。如今天下未定,土匪流寇尚未肃清,突厥颉利虎视眈眈,随时可能犯我边境。若我兄弟只埋头于阋墙之争,则国家危矣。”

李元吉喝了一口酒:“你这样想,就怕世民不这样想。”李建成叹了口气,不再说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