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

那远去的燕子

第8章

这时,另一只成年燕子外出为儿女觅食飞了回来,然而它哪里想到,出去不过一转眼的时间,王焕枝的房子却已经成了一堆瓦砾,哪里还能找到自己的家?哪里还有自己的孩子?!辛苦觅来的食物喂给谁吃呢?两只燕子在空中会合,夫妻两个在这废墟之上来回地翻飞,一次又一次地俯冲下去,寻找自己的儿女,然而,哪里还能找到这几个幼小生命的身影?

王焕枝在叼窝镇卫生院输了一个星期液,才渐渐缓过劲儿来,出院后,就被儿子直接背到了镇外胭脂河边新建的楼上。上级不但为农民把楼盖好,而且还按户口本上的人数给安家费,一口人八千块,王焕枝母子两人一共得到一万六,买些必要的家具与生活用品,对于过惯了节俭生活的母子两人来说,自然已经足够。

家虽然安置好了,而且安家费还有些节余,但如果什么都不干,坐吃山空,这点钱也很快就会吃光,况且住在楼上与在村里不同,粮、菜、肉、油,什么都得买,买就得花钱。因而,把母亲安置进楼里不久,已经五十几岁的燕来就跟随本村的几个人到城里打工去了。搬迁前,上级一再承诺,住到楼上后,或者到山里的果园打工,或者到镇上新建的产业园上班,都能挣到不少钱,比原来种地不知强多少倍呢。结果呢,山上引进的高产葡萄和苹果根本适应不了这一带的水土,种水果的农业公司突然撤走了,只留下了一个烂摊子,哪里还招人干活?

产业园呢,尽管修得又大又好,简直能顶得上好几个飞机场,然而叼窝镇地处太行山深处,没有任何区位优势,通讯、运输等也很落后,所以尽管产业区建成快要三年了,连一个企业都没有入驻,所以,进产业园当工人的梦想也只能成一场梦了。最终,房被拆了,地也被挖了的农民,只好到城里去打工谋生了,根本实现不了干部们当年所说的让农民在家门口致富的承诺。

儿子走后,整个家里就只剩下王焕枝一个人了,镇里熟人少,想找个说话解闷的,比当时在村里更难。再说楼又高,没有电梯,年老体弱的王焕枝下楼上楼很不方便,于是只能老老实实待在楼里,一点儿辙都没有。

每当这时,王焕枝对住在自己旧家屋檐下的那窝燕子便倍加思念了起来。家里有一窝燕子多好,即使村里一个人都没有,也不会觉得很孤单,成年燕子不断地飞进飞出,乳燕在窝内唧唧喳喳地欢叫着,家里自然显得特别热闹。年长日久,王焕枝早已将这窝燕子看作自己那很难见到面的女儿们了,哪个是大燕子,哪个是二燕子,哪个是三燕子,她早已心中有数,一眼就能认出来,有它们在,就相当于女儿们在身边,老太太的心里还能寂寞。

即使到了秋末,燕子飞走了,这些唧唧喳喳的女儿不在自己身边了,但它们第二年春天就会回来的,希望总是有的,人只要有希望,就有奔头,活着就还有意思。

现在呢,旧家拆了,几只未出窝的小燕子在那场突然而至的灾难中丧生,伤心欲绝的成年燕子也不知飞到哪里去了,自己住到了楼里,一切都完了!想到这里,王焕枝老太太不由又一次潸然泪下,心口又一阵针刺般的疼痛。

又一夜的辗转反侧,到了三四点的时候,王焕枝却迷迷糊糊睡着了,正在睡意朦胧中,老太太隐隐约约觉得有什么鸟在自己卧室的窗外鸣叫。她忽地醒了,并猛地坐了起来,眼睛直直望着窗户的方向,然而,鸟叫声却又没有了。

“难道是听错了?可那声音特别真切,不像是幻听啊!”一边琢磨着,王焕枝下了床,趿拉着鞋,快步走到窗户前,一边侧耳倾听一边透过窗户玻璃向外望。突然,“唧——唧——”的鸣叫声又在耳边响起,声音是那么熟悉,又是那么的伤感。王焕枝的心不由剧烈跳动了起来,如同思儿心切的老母亲听到了女儿喊娘的声音,她的眼泪不由夺眶而出。在泪眼朦胧中,王焕枝看到一个黑色的剪刀般的身影从窗前一掠而过,随即,又有一个黑影飞了过来。这次王焕枝看清了,是两只黑色的鸟儿,扑楞着翅膀在窗前盘旋了一番,又犹犹豫豫地飞走了。

“燕子!我家的燕子!我家的燕子来了!”王焕枝不由惊呼着,并手忙脚乱地打开了窗户,向外望去。

果然是两只燕子!它们不断在王焕枝的窗前飞来飞去,时远时近,甚至有几次,燕子翅膀扇起的风将王焕枝的白发都吹得飘动了起来。

王焕枝不由老泪纵横,她一边用手背擦眼泪,一边问道:“燕儿,你们这一段时间到哪儿去了?我知道你们很伤心,我也知道你们心里恨我,可我……我也没办法啊……是我对不起你们……要不,你们进来吧,住到我家里来,与我作伴儿吧。老婆子现在是孤身一人啊,连燕来都不在我身边了,我每天住在楼里面,简直同坐监狱一样难受啊!燕儿,快,从窗口飞进来啊,老婆子有好多话想与你们唠唠呢……”

王焕枝兀自嚷嚷着,然而,两只燕子在窗前又绕了一圈,同时冲王焕枝“唧——唧——”地叫了两声,却如离弦之箭一样突然飞走了。

急得王焕枝一边抹眼泪一边大喊:“燕儿——燕儿——别走啊,快回来,住到咱的家里来啊,老婆子再也不做对不起你们的事了……”然而,无论她如何喊叫,两只燕子眨眼间就没了踪影。